家世勋贵,诸昆弟并尚武艺,而威耽玩文史,介然自守,诸兄哂之,谓为“书痴”。隋内史令李德林举秀异,射策甲科,拜秘书郎。秩满当迁,而固守不调,在秘书十余岁,其学业益广。时诸兄并以军功致仕通显,交结豪贵,宾客盈门,而威职掌闲散。诸兄更谓威曰:“昔孔丘积学成圣,犹狼狈当时,栖迟若此,汝效此道,复欲何求!名位不达,固其宜矣。”
在上层贵族官僚的观念中,有无才气,不是以文艺突出为标准,而尚武习武却是必不可少的。甚至唐初皇室多与武臣联姻。太宗时制定的皇族通婚政策是“王妃、主婿皆取当世勋贵名臣家”[25]。这种倾向自中唐仍很严重,唐宪宗欲嫁爱女岐阳公主时,提到“旧制,选多戚里将家”[26]。以高祖、太宗诸公主所选46位驸马为例,其中11位为武臣,4位出身将门子弟。[27]武勇之强可补才气之弱,皇室观念尚且如此,可见上层社会普遍尚武。
军功大臣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尊崇,在政治生活中常显出某种优越性。不仅君王可以原谅其平日微过,如尉迟敬德朝堂不肃、长孙顺德受贿,不会被轻易羞辱,而且对一些功臣的违法之举,常能法外施恩,多有宽宥,甚至有恩诏特恕功臣一死、二死者。军功因此也成为一些功臣自矜的资本。如武德初,刘文静“自以才能干用在裴寂之右,又屡有军功,而位居其下,意甚不平”[28]。侯君集在贞观时自恃战功,“深怀矜伐,耻在房玄龄、李靖之下,虽为吏部尚书,未满其志,非毁时贤,常有不平之语”[29]。尉迟敬德也“负其功”,与宰相较论短长,面折廷辩。“尝侍宴庆善宫,时有班在其上者,敬德怒曰:‘汝有何功,合坐我上?’任城王道宗次其下,因解喻之,敬德勃然,拳殴道宗目,几至眇。”[30]将军邱师利等也是“或自矜其功,或攘袂指天,以手画地”[31],不可一世。所谓“诸将争功,纷纭不已”[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