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学派强调早期经验对健康人格形成的重要性,无疑增强了对早期教育的重视;其研究、论证与发挥,可以给人们以很大的启示,“帮助了众多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进步主义者加深对其承担任务的理解,或者说对这一任务的重要性有了更透彻的认识。”[12]而这种早期经验,强调的既不是知识的学习,也不是严格的道德训练,而是父母、教师和社会所给予儿童的关爱及有助于个人心理健康发展的诸因素。正是通过精神分析学派,早期教育(养)、亲子关系的重要性深入人心,从而另辟蹊径,推动了对早期教育和儿童期经验的重视及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研究。
(二)利用宣泄减少儿童的紧张
根据精神分析学说的基本观点之一,天生的欲望是一切机体生存的基础,儿童的本能欲望如被过度压抑,就有可能导致心理变态及教育的失败。据此,20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的幼儿园教师在教育上尽可能少地束缚和压制儿童,并为儿童提供“宣泄”,即提供可发泄其情绪的“出口”,注意帮助儿童探究及表达自身的情绪;重视通过艺术、游戏及其他表达活动作为精神发泄、消除压抑的一种手段。如允许儿童通过游戏(例如,打娃娃出气)来摆脱抑郁、害怕、焦虑及其他可能导致成年期精神疾病的消极情绪,或通过戏剧性游戏来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欲望与需要。教师应在儿童从事游戏活动时,创造自由的气氛,并观察儿童的行为举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