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当一个人自我反省时,是否还能恬不知耻地谴责别人。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沉浸在遐想中,我们的想象力越丰富,这种遐想就越生动、多彩。如果把这些遐想自然地记录下来并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中有多少人能够直面它们呢?我们应该感到羞愧难当。我们应该哭喊道:我们并非真的是那般卑鄙、邪恶、狭隘、自私、淫秽、势利、虚荣和多愁善感。当然,遐想与行为同样也是我们的一部分,如果有人知道我们内心深处的想法,我们还是要对这些想法负责,就像我们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一样。人们忘记了那些在他们自己脑海中徘徊的可怕想法,但当他们在别人身上发现时,却会感到愤慨。歌德在《诗与真》(Wahrheit und Dichtung)中,讲述了他年轻时无法忍受他的父亲是法兰克福(Frankfurt)的中产阶级律师。他觉得自己的血管里一定流淌着高贵的血液。因此,他试图说服自己:王子在城里旅行邂逅并爱上了他的母亲,他就是这种结合的产物。我读的那本书的编辑愤愤不平地写了关于这个问题的脚注:他似乎不配做如此伟大的诗人,因为他只是为了势利地炫耀自己那高贵的私生子身份,而去诋毁他母亲毋庸置疑的美德。当然,这是不光彩的,但这并非什么不自然的事,我敢说,这并不少见。一定有不少浪漫、叛逆、富于想象力的男孩子会在心中戏想,他们不可能是自己那愚钝而又可敬的父亲的儿子,他们根据自己的特质,把自己所感受到的优越归因于某个不知名的诗人、某位了不起的政治家或者是一位执政的王子。歌德晚年那超凡的态度激发了我的敬意,那种忏悔给了我一种更温暖的感觉。因为一个人即便能写出伟大的作品,他仍然还是一个人。
相关影视:印度的电影太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