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仿照普洛普的角色功能项,找一篇有代表的作品列一个表。
表2 《西厢记》的角色功能项表
续表
我们按照普洛普的要求,把这些角色功能项连接起来,那就是:
(甲)(乙)(乙)【(丙1)×3】【(丁)×2】【戊×4】=(己)
上述公式就是《西厢记》的图式, 12(己)是最后一项,即各功能项连接的结果:有情人终成眷属,也可以说大团圆。
那么,这样一种“删繁就简”的故事功能研究具有什么意义呢?第一,任何曲折的故事的功能项是稳定的,有限量的。对于元明清这类才子佳人的故事来说,尽管看起来纷繁复杂,曲折无比,但构成此类故事的功能项是有限的,最多就是6项。才子佳人故事的本质就是六个功能项的组合,这样我们就找到了这类故事的“基质”。第二,同类故事可以有许多变体,在变体中,功能项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但都不会溢出上述的功能项,功能项的顺序也不会变化。如《牡丹亭》的功能项可能会多一些。《张生煮海》可能功能项就少一些。但最终结果是一样的。第三,这类研究显然有助于故事类型的划分。才子佳人婚恋的大团圆故事,适合于上述功能项的指认,形成了同一类小说共同的规则。要是变换了小说的类型,例如,从《红楼梦》开始男女恋爱悲剧,那么就要经过研究,确立另一系列的角色功能项了。第四,这类故事功能项的多少,尽管还是形式因素,但为历史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前提。例如,《西厢记》的故事中,最多的功能项是作为(丙)3项、(戊)4项,说明了这个故事中“困境”最多,“帮手”也最多。说明张生与莺莺的结合得益于“帮手”的帮助,从而战胜或摆脱了多种“困境”。那么这些“困境”是什么呢?“帮手”又是谁呢?这就为社会历史文化的研究准备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