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追求“虚”,张扬“虚”。“虚”的一面可看作是作品所表现的作家本人的精神探求和追索。这种追寻,既有自我精神上的发问,亦有对文化的考量。这四部长篇同样向我们显现了贾平凹本人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精神上苦苦追寻的轨迹,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在探求中徘徊、摇摆不定的身影。在《废都》中,他进行着坦诚的、毫不保留的自我剖析,清理自己的困惑,从困境中走出。《白夜》通过追寻的失败,表达出对世道的愤怒和否定。《土门》和《高老庄》进一步拓展了他的思索,暴露出他选择的艰难和矛盾。他留恋着乡村,但又痛感它的种种弊害,他说:“在传统文化的其中淫浸愈久,愈知传统文化带给我的痛苦,愈对其的种种弊害深恶痛绝。”[14]出于一个当代人的直觉,他不否定现代化带来的丰富物质生活和社会进步,但又对它的种种弊端深怀警惕。更重要的是,在他的作品中,他形象地勾勒出传统农业文明和现代文明在中国产生交集后,所形成的新的形态,以及对此形态的不确定性。在他心中,他始终盘旋一个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引导传统文明向现代转型呢?由此,贾平凹在《土门》中设想出了一个亦城亦乡的神禾塬,综合了高度的现代文明和传统的与自然亲近的乡村生活方式,这有些像美国作家Bradbury所构想的一些美好小城镇——优美的、受人类保护的自然环境,加上完善的现代化社会设施。闲适、安静而优雅。然而人类能弃置自己建立起的宏大城市,回到小市镇的生活状态吗?这样的想象让人难以确信。
相关影视:电视剧在线观看之路电影高清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