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创业史》《青春之歌》及史诗类长篇小说
内容提要
工农兵文学中的史诗类长篇小说,是在既定的理念框架下,通过对社会生活的生动描写,试图来全方位地概括一个历史时代的主要社会矛盾,揭示历史发展的趋向,反映一个历史时代社会生活的本质,从而构成史诗性。这样的一种史诗性作品模式,滥觞于《子夜》,而在工农兵文学中达到了高潮。如民主革命斗争的史诗《红旗谱》、革命战争的史诗《保卫延安》、革命精神的史诗《红岩》、知识分子成长的史诗《青春之歌》等。被誉为农民走向社会主义道路史诗的《创业史》,则是其极致的完成。之所以如此,乃是文学运行规律的必然。西方文学在经历了高扬人的主观心灵、精神、欲求的浪漫主义之后,因了社会现实与人的对立,使人在社会现实面前无法实现自己,从而产生了对社会现实的认知、批判需求;相应的,以对社会现实作深入揭示、尖锐批判而著称的批判现实主义应运而生。中国现代文学在高扬人、个体生命的五四文学之后,因为没有社会解放,就没有人的解放这一观念的形成,左翼文学从以人为写作中心,转入以社会为写作中心,发展至工农兵文学,则有了史诗类长篇小说高潮的形成。中西方文学艺术把握人与社会的方式之所以发生如此的重大转换,是因为文学的结构与社会经济结构、文学的叙事意识与社会的集体意识具有严格的同构性,只是西方的批判现实主义仰仗西方深远的以人为本的人文传统,是从人、个体生命的视角去揭示、批判社会现实;中国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左翼文学、工农兵文学,则由于中国久远的以社会群体伦理为本位的文化传统,也因了对唯物主义、现实主义的理解与强调,所以,将对社会历史的本质规律、前进趋势的揭示,作为自己写作的首要任务,并于此中写人物的性格、命运、生存、存在境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