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可以通过考察马克思对亚里士多德劳动范畴的分析,来说明马克思实践反思理论的总体特征。
亚里士多德是最早对价值形式做出分析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意识到“五张床=1间屋”可以转化为“五张床=若干货币”,但他同时又认为,“没有等同性,就不能交换;但是没有这种可以公约的性质”。所以,亚里士多德一方面意识到“五张床=l间屋”存在着“等同性”;另一方面又认为,“那是实际上不可能的,这样不同种的物是不能公约的”。造成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是因为亚里士多德缺乏“价值概念”。亚里士多德生存于以奴隶劳动为基础的希腊社会,这种社会形式使他不能形成相等的劳动概念,只能产生人类劳动不平等的观念。“他所处的社会的历史限制,使他不能发现这种等同关系‘实际上’是什么。”[28]实践的片面形式产生观念的片面形式,即使亚里士多德这样的思想家也在所难免。
“如果这些个人的现实关系的有意识的表现是虚幻的,如果他们在自己的观念中把自己的现实颠倒过来,那么这又是由他们狭隘的物质活动方式以及由此而来的他们狭隘的社会关系造成的。”[29]可见,实践发展的实际形式决定反思的形式,反思的局限性导源于“物质活动方式的局限性”、社会关系的狭隘性。通过对劳动这一范畴历史理解形式的分析,马克思说明了反思是在实践基础上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