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我们工作后,因为私人住房问题要靠自家解决,所以先是在祖宅东侧的园地上建起了两间平房,后为改建楼房,无奈拆除了落叶间,原本完整的绞圈房终于缺损了一个角。记得当年虽然请来了民工,但为让旧料不至于过分损坏,我还是得自己上屋顶仔细卸下瓦片横板。因为是落叶间,椽子和梁木数量多,而且大多不规则,拆时得格外小心,一个个长短不一的瓜柱因没用处又舍不得扔,在一边堆放了好久好久。后听说这落叶间的梁木结构是主埭与厢房复杂的连接处,也就是绞圈房“绞”字的来源(附图24)。
独具特色的绞圈房有一个生成、发展、风行、演变以及败落的过程,我家的祖宅是集镇中的绞圈房,与广大农村中大量消失和正在消失的绞圈房一样,其最终消亡的命运也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很难做到让绞圈房永久保存,只能尽力留下一些记忆,让更多的人知道,曾经有过这样的绞圈房,有过这样的绞圈房生活。
作者简介:李东,字韶翊,1965年出生于绞圈房中。世居浦东周浦镇。原为大型国企职工,平时爱好读书和旅游,更喜乡土民俗文化,尤其对本地现存文物古迹情有独钟,几乎走遍浦东的角角落落,获得不少第一手资料。有感于南汇县被撤,以“南汇乡土”之名陆续在新浪发表游记2000篇,留下一串杂乱无章、深浅不一的脚印,并由此结识了一批志趣相近者,其中不乏专家学者,从中获益匪浅,如今依然在不断的探访和学习中。